※ 当前位置 >主页 > 文学作品
浓厚的节庆氛围展现出文化振兴的新气象
来源:未知    编辑:最新更新    日期:2024-03-01 08:56
  舞龙舞狮、葛庄高跷、黄县抬阁、扇子舞、赶毛驴、跑旱船······烟台各区市传统民间节目轮番扮演,如同一场文艺“接力”。
  
  新年期间,全市重点监测的20家4A级以上景区共计招待游客超越210万人次、同比增加108%,完成营业收入打破1.4亿元、同比增加252%。市区游、滨海游、村庄游多点开花;逛阛阓、赏花灯、看扮演掀起风俗热潮;各大商超综合体人山人海,影院上座率不断攀升······8天“加长版”的烟台龙年新春“热辣滚烫”,不少人直呼,这是近年来最有“年味”的年。
  
  秧歌进城,年味拉满“咚咚锵咚咚锵,咚锵咚锵咚咚锵······”火热欢快的鼓点铿锵有力,声声敲在人的心坎上。2月23日,阴历正月十四,作为2024山东省非物质文明遗产月的重要活动之一——烟台市庆新春“秧歌进城”风俗文明展演暨非遗大集活动在莱山区烟台市民休闲公园精彩扮演,芝罘、福山、牟平、蓬莱、栖霞、海阳等区市的12支民间秧歌扮演部队参演,扮演者400余名。
  
  箍漏与王大娘、丑婆与傻小子、猪八戒背媳妇、赶毛驴、跑旱船、蛤蜊等一系列独具地方特征的秧歌扮演,诙谐幽默、生动有趣。人群中不时迸发出阵阵欢笑,咱们纷纷拿出手机或相机摄影,记录下这一喜庆时间。一个节会,将地域风俗活动进行会集展现,“秧歌进城”搭建了渠道,也带来了百姓的狂欢。
  
  “像葛庄高跷、黄县抬阁等非遗扮演,第一次见到,真是非常有特征,这次活动给了咱们太多惊喜。”“没想到在市区也能看到这么精彩的秧歌扮演,真是大饱眼福。咱们早早就带着孩子过来了,让孩子也感触一下热烈的气氛。”现场观看扮演的市民说。
  
  “现场非常热烈,无论是扮演者仍是观看的市民,咱们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,现场火热气氛远超咱们预期。”烟台市文明馆非遗维护部主任曲建鹏介绍。在曲建鹏看来,该活动一方面丰厚了市民文明生活,展现了近年来烟台非遗维护效果,另一方面,也让更多人了解到风俗文明和民间秧歌方式的内在,比方颇受欢迎的“黄县抬阁”亮相现场,“这个艺术项目难度比较大,技能要求高,人员需求多,需求有技能含量的道具,并将小孩固定在道具上进行互动扮演,这种非遗项目的传承和维护,也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。”
  
  除此之外,海阳、招远、龙口、福山以及牟平等地也都纷纷举行“秧歌进城”风俗扮演活动。“秧歌一扭,年味就浓了,本年的秧歌感觉格外热烈,特别是大秧歌和抬阁扮演十分精彩,期望今后也多多举行类似的风俗扮演活动,让孩子们多感触传统风俗的年味。”在福山土生土长的王耀波竖起大拇指,为秧歌进城扮演点赞。福山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,本年秧歌进城是2024新年山东村庄文明旅行节系列活动之一,通过这种群众脍炙人口的方式,让市民群众欢欢喜喜、开开心心“过大年”。
  
  “非遗”焕新,城市出圈新年期间,以海阳大秧歌为代表的非遗扮演吸引了超高人气。流动的人群,热烈的景象,稠密的节庆气氛,展现出文明复兴的新气候。
  
  据了解,海阳大秧歌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名录。“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,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,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4名,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63名。”海阳市文明馆馆长冷平说。
  
  非遗文明,薪火相传。冷平介绍,海阳每年组织开展“送智”“送教”活动,各传习展现所培训“乐大夫”“花鼓”“锢漏匠”等各类秧歌角色2000余名,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秧歌队员,推进秧歌人才梯队持续性发展。
  
  近年来,海阳市设立了传承人维护专项资金,让传承人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海阳大秧歌的授徒传承工作中去。一同,大力开展大秧歌进校园活动,现在已在海阳市建立10多支中小学生秧歌队,培养了一大批青少年受众。
  
  “凭借一年一度的海阳大秧歌贺年会,期望更多的老百姓喜爱上海阳大秧歌,一同传承咱们的优秀传统文明。”在冷平看来,大秧歌承载着民族的文明和记忆,凝聚着海阳公民的才智,通过几百年的代代发明、传承和发展,已经成为展现海阳传统文明面貌的文明精品,期望能把海阳大秧歌传承、发扬下去。
  
  “非遗”焕新,城市出圈。这个新年,烟台以海阳大秧歌为代表的风俗文明火爆出圈,不光在烟台本地,还走向了全国。
  
  “咱们来自山东烟台海阳,这是海阳大秧歌!”2月24日晚9点,刚刚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街头结束海阳大秧歌扮演的“姜小欠”,赶忙从同伴手中接过正在直播的手机设备。一个多小时的高强度扮演,汗珠接二连三落下来,妆花了,衣服湿透了,也顾不上擦一把,“姜小欠”激动地答复着直播间近万名网友的问题。
  
  “姜小欠”是海阳龙腾秧歌艺术团的队员,在抖音渠道,他具有8.5万粉丝,“一名海阳大秧歌爱好者!弘扬民族文明从我做起!”这是他的主页简介。对于诸多和“姜小欠”一样的“发烧友”来说,海阳大秧歌是600年韶光沉淀的瑰宝,是渗透在骨子里的基因,是值得传承的风俗。
  
  品重烟台,热辣滚烫烟台新年浓浓的年味里,既有非遗风俗活动带来的热火朝天,也有丰厚多彩的文明旅行活动带来的热烈熙攘。市民出游热情高涨、游客景仰接连不断,烘托出“仙界海岸·品重烟台”的“热辣滚烫”。
  
  “所城里没个1米8,担心你看不到扮演;向阳街不拉手,怕你被人海冲散;八仙过海口的海鸥都吃撑了;海洋极地国际的可爱动物们都加场扮演了;招远金镇的金豆豆快被掏干净了;牟氏庄园的门槛快被踏平了······”烟台文旅官方账号热心发布“人多提示”,网友回应:“烟台踩掉鞋系列景区。”
  
  依据烟台文旅部分发布的数据显现,新年期间全市重点监测的20家4A级以上景区共计招待游客超越210万人次、同比增加108%,完成营业收入打破1.4亿元、同比增加252%。向阳街、所城里、烟台山、东炮台、南山公园、毓璜顶公园等景区招待游客超越143万人次,同比增加319%。
  
  山海胸襟,厚重有品。烟台是前史文明名城,海洋、胶东风俗、赤色、仙道、葡萄酒、黄金等地域文明璀璨多姿、别出心裁。这个龙年新年,烟台有备而来,拿出满满的诚心,于1月18日(阴历腊月初八)至3月11日(阴历二月二)举行2024新年山东村庄文明旅行节,紧扣“龙腾盛世 福满港城”主题,以公共文明场馆为主阵地,各级各类文艺部队为支撑,策划推出惠民服务、艺术扮演、风俗体会、冬游仙界、线上贺年五大板块系列300余项活动,彰明显一座城市的文旅底气与“硬核”实力。
  
  “欢庆节日,既是传承文明基因,也是赋予文明新生。”鲁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成良教授说,今日传统文明在与时俱进,风俗活动在立异发展,节日能够有更多更富构思的“翻开方式”。让传承与立异结合,传统与现代相融,乡土不土,风俗不俗。村庄文明旅行节,正是以丰厚的文明活动,立异的表达方式,对传统文明进行“活态”传承,让山东文明资源得以深入挖掘,让齐鲁文明底蕴得以充沛显示。
  
  一系列优质的文明产品和服务供给,带领市民游客感触浓浓的年味和城市热情,在文明传承与立异中助力城市品牌的打造,让“仙界海岸·品重烟台”的城市形象家喻户晓,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内在。
  
  烟台之约,诚心满满对一座城市来说,良好的城市品牌形象是解锁流量的“金钥匙”。抓住了“最年味”的年,这背面离不开精心的策划和组织组织。
  
  “纵观本年烟台新年文明旅行商场,有风俗味,有文明味,有热烈味,有温情味。”鲁东大学旅行产业研究院院长、区域旅行文明研究所所长曹艳英教授说,火爆增加的旅行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  
  “这得益于当地政府部分的全力打造,搭渠道,办节会,强互动,从村庄到城市,营造了浓浓的年味。”曹艳英介绍,比方烟台精心策划了“来仙界过龙年”新春主题活动,推出了鲁菜、风俗、文艺展演等系列活动,不只满足了市民对文明生活的需求,激发了文旅消费生机,也为外地游客增加了新春的“烟台感触”。
  
  来烟台过大年,传统文明和风俗活动站上“C位”,向咱们展现出一个更具魅力的烟台。各地“花式整活”,把最具特征的风俗文明展现出来、把最有年味的村庄集市活跃起来、把最受欢迎的群众文明丰厚起来、把最具生机的村庄文明旅行热烈起来,让胶东大地上的这场文旅盛宴“年味浓浓”。
  
  村庄文明旅行节不只是一场节庆活动,更是一次精神面貌的展现、社会风气的洗礼。当前,山东村庄文明旅行节已经进入第三阶段(阴历正月初九到二月二)。依据组织,这一阶段的活动,突出“龙年村村气候新”,展现新面貌、提振精气神。在曹艳英看来,本年新年不只烟台火,全国都很火,更是涌现出哈尔滨、洛阳等现象级流量城市,而这种火,未来还将继续。
  
  在全国“卷文旅”的当下,文旅构思活动是翻开城市流量暗码的钥匙。曹艳英说,在新消费新需求的当下,市民及游客对文明生活及休闲体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,具有优越的山海自然环境,丰厚而厚重文明的烟台,应深度挖掘当地前史文明、仙道文明、风俗文明及美食文明,传承立异非遗文明,丰厚文艺展演方式,重视年轻人消费需求和口味,做好文旅开发与数字科技的结合,“既要接地气,更要有品味。”
  
  另外要着力供给“好服务”、做强“好质量”、讲好“好故事”、赢得“好口碑”,全社会上下一心做好“东道主”,最大的诚心让八方客人沉浸式体会到这里的好品好物、美景美食、风情面貌……同舟共济让烟台成为八方来客“常来常住、常来常想、常来常新”的文明圣地、度假天堂。
  
  人与城的双向奔赴,说到底仍是依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。新的一年烟台诚心满满,让咱们共赴一场烟台之约,在拥抱“诗和远方”中领会和感触“仙界海岸”的共同魅力!